总有家长说:“孩子来上一节语言课之后,回家开口说话的意愿有变高了,而且眼神的关注也变多了”更具体的是:“孩子每次下课不想下课,因为在长安中医院玩得开心又学得多”。
听起来好像很神奇对吧?老师到底有什么魔力才可以让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呢?首先必须申明:帮助孩子说话并不是简单地教孩子仿说,它是一门专业的科学。但是很多时候怎么用的是同一个方法,治疗师做就有效,自己做孩子就不听了呢?
今天就告诉您言语治疗师的小秘密。

“OWL”是observe(观察)、wait(等待)和listen (倾听)的简写,也是听觉口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互动策略,家长在生活中与孩子互动时多应用“OWL”可以有效地鼓励孩子开始沟通并促进其沟通能力的发展。

通过观察留意孩子的非语言讯息可以帮助家长确认和识别孩子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及真实感受,使家长更容易抓住恰当的时机跟随孩子的引导,适时地输入语言。 孩子的兴趣、情绪、意图等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高兴?悲伤?难过?不自信?)、肢体语言(手势、身体动作…)等传达出来,这可以帮助家长根据孩子的当下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行动。 比如,带孩子在小区玩时,你和邻居聊着天,发现孩子愣愣地站在一边发呆,仔细观察他的眼神和表情才知道,他一直在看着旁边几个小朋友做游戏,而且表现出很羡慕又羞怯的样子。这时你才知道,他并不是发呆而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但是可能没有勇气或者不知道怎样向小朋友们表达加入游戏的愿望。此时就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他练习沟通的机会,比你精心设计的情境要省力又自然得多,因为恰好是他有这样用沟通达到目的的需求,而这样的“恰好”都是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才能得来的。等待(wait)——让孩子有机会引发互动或投入活动 发现孩子的意图或需求后一定不要着急,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和溺爱,一个眼神就知道孩子要什么,于是马上递过来,但这样就没有语言沟通的机会和必要了,所以一定要学会等待。就算孩子一时说不出口也没关系,我们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常常也会出现“明明心里知道该怎样说,就是一时说不出口,需要在脑子里绕几个弯”的情况。即使孩子对一些词句或表达方式不熟悉,出现迟疑或颠三倒四等情况也很正常。通过等待,我们可以给孩子做反应、思考的时间和自行组织语言、表达需求和意图的机会。再往深远了说,给孩子多一些自己做决定或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对塑造他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家长在等待的同时依然要保持观察、支持和期待,可以身体向前倾,期待地看着孩子。如果不知道要等待多长时间,你可以在心里默数到十,最好的办法是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他正绞尽脑汁地组织语言,就继续给他更多的时间;如果他的注意力已经飘移或开始失去尝试的耐心,要及时给他鼓励、启发或示范。倾听(Listen)——听听孩子想说什么或表达什么
倾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互动、沟通策略,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在倾听。 如何让他感受到呢?虽然倾听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嘴巴都在休息,但是身体的距离和朝向、注视的眼神、适时的鼓励和积极的回应都在散发着这样的讯号——你正专注在他身上,很喜欢且期待听他讲话。 切记,当孩子尝试用语言表达时,不要总是打断他,纠正他,而是应该耐心地听他说完,如果他很着急,可以听完后先回应沟通的需求,同时重新描述,做正确的示范。 比如他在玩玩具时,对一个盒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急吼吼地拉你来:“妈妈,ke(盒)子开开!”这时候,不需要急着纠正他的发音和语序,可以先接过盒子,一边打开一边说:“你想说,妈妈,帮我把盒子打开是吗?好的,妈妈帮你把-盒-子-打-开。”(需要强调的部分可以用重复、声学强调等策略。)r二
“3A”其实是3句以字母A打头的话:即“让孩子做引导”(Allow child to lead)、“调整自己,与孩子一同分享”(Adapt to share the moment )和“增加新语言和新体验”。(Add language and experience)让孩子做引导(allowchild to lead)
让孩子做引导,成人去跟随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方便孩子把他正在看到、听到、感受到和正在做的事情与成人说的话联系起来,使他更容易学到新语言。而且,当成人在说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时,孩子也会比较愿意去模仿成人的话,学得就更快。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家长也在关注他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会受到极大的鼓励,愿意用更多时间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讨论更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对于提升他沟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都非常有帮助。大人也免得总要苦心设计课程和情境吸引孩子注意力,也会省力很多。调整自己,与孩子一同分享(adaptto share the moment)
跟随孩子的兴趣和节奏,并不只是简单地“跟”、“陪”,而是真正对孩子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感兴趣,积极地参与进去,和他成为平等的伙伴。4)把“好不好”、“对不对”等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转换成具体的“什么”、“怎么”、“哪里”等开放式的问题,鼓励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加新语言和新体验(Add language and experience)
幼儿时期,孩子的脑容量在不断扩张,需要持续不断地增加新语言和新体验的刺激。正视孩子发展的潜力,多带他去新的地方,接触新的事物,同时进行大量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对孩子的语言、智力、沟通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OWL”策略和“3A”原则就介绍到这里,家长们在应用时如果有什么困惑或者心得也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探讨。最后给大家留几道思考题——我们需要做的反思:
1、我是否总是问孩子太多的问题?
2、我经常问的问题是自然性还是测验性?
3、我是否有启发孩子的思考力?
4、我是否在孩子试着自己处理前就出手协助?
5、我是否过度简化了我的语言而让孩子易于回答?
6、我是否过度主导与孩子的游戏与互动?